话剧《英雄儿女》以独特的方式,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记者叶辰亮摄
毛时安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城市上海和英雄的上海人民倾尽全力,与前线的战士共同捍卫祖国的和平,成千上万的普通市民闪耀着英雄的光辉。话剧《英雄儿女》诞生在上海,恰逢其时,也是理所必然,它是历史厚重的印证
■英雄主义始终是上海,是共和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王成身上、从王芳身上,从英雄儿女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在理想光芒照耀下的大无畏的英雄气质,这种气质,正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走向未来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上个世纪50年代以青春和生命谱写的雪白血红的英雄壮举,60年代巴金创作的小说《团圆》长影拍摄的电影《英雄儿女》、21世纪新时代的上海话剧《英雄儿女》,一脉相承,不断深入,历史庄严悲壮时刻的动人故事,在不同的时空建构了我们不灭的文化艺术记忆。
几个月前,得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排话剧《英雄儿女》的消息,心中有些忐忑——小说与电影在先,话剧该如何翻越横亘在面前很难逾越的两座高山?看完首演,我和所有观众步出剧场,在星光下,还在回味着,舞台上滚滚烽烟中屹立着的英雄儿女的群像。尽管首演,难免有生疏之处,我还是非常兴奋地发了一条微信“首战告捷”。
话剧《英雄儿女》的首战告捷在于,小说和电影原作提供了扎实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基础,但告捷的更重要原因在于,全剧的舞台呈现有气质有激情有人情。作品努力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小说和电影精神内涵再度深入开掘。在巴老的小说中,王成、王芳的英雄主义为浓郁厚重的兄妹、父辈和两代人情感所包裹,同名电影选择突出了英雄气概带动人间温情,话剧则将这两个部分糅合在一起,进一步丰富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理想情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话剧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精心保留并且强化了电影中王成一人孤守无名高地,在敌人四面包围的绝境中,高呼“向我开炮”,端着爆破筒冲向敌人,与敌同归于尽的高扬着英雄主义精神的经典瞬间;而且加入了大战前夕,在弥漫的硝烟和隆隆的炮声中,王成小四川在狭隘的坑道里宣誓,火线入党的庄严场景,一面简易的红旗映红了他们青春的脸庞;王成和王芳、小四川和文工团队长凌光华、战士们和文工团员们,一字一句签订、朗读生死协议视死如归的庄严时刻。话剧以一曲酣畅淋漓的英雄主义之歌,唤起了观众内心的英雄主义激情。英雄主义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英雄主题,是人类最早的神话、史诗的不朽主角,也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生生不息的母题,更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生生不息的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