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遍地金黄。进入11月以来,广东省阳春市的晚稻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当地农户正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收割水稻。走进阳春市胶面镇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微风细浪,饱满的稻穗迎风摇摆,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丰收的背后不仅有农户辛劳的耕种,也有保险为农业生产增收保驾护航的身影。今年5月,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成功开出阳江市首单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为阳春市明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托管生产的104亩水稻田,提供近10.4万元的风险保障。截至11月,水稻收入保险续保和增保到423亩,保额达到42.5万。
阳江的稻田种植业引入水稻收入险,在广东全省属于首创。有了保险公司的兜底,不仅提高了农户抵御水稻种植自然风险能力,更是保证了农户收益,极大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减少了丢荒,为保障农业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水稻收入保险是中国平安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保险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中国平安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大力推动“保险下乡”,让保险走进田间地头、山野林间,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的探索创新和大胆尝试。
水稻收入保险护航水稻田增产增收,农户当上“放心掌柜”
在阳春市胶面镇三朗村委会独石仔的稻田间,可以看到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身为阳春市明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牵头人的吴柔婷,正在田间操作展示无人机给水稻田地喷水的场景,动作干净利落,操作熟练。据介绍,合作社一共有6台无人机,“平时6台机一起作业时,一天8小时可以完成1500亩施肥或杀虫的田间作业,并且无人机工作已设定好航线,可自主作业”, 吴柔婷说。
2020年,由阳春市明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当地11家专业合作社组成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称“联合社”),通过组建了专业的农机、农技和植保服务队,建立了“联合社总部+镇村分部+基层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托管发展模式,把农资、农机、农技、金融、保险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为农户生产提供全链条的优质服务。为此,智慧三农(阳春市)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一直以来,农业靠天吃饭。传统小农户种植不仅收入低,遇到天灾收入更是没有保障。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谁来护航?这一直是围绕农村种植业的难点。
去年,联合社在阳春市石尾村建立水稻托管示范基地600亩,探索以村集体为单元整村推进水稻全程托管模式。“整村托管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水平,更利于管理,解放农户劳动力,还能减少农田丢荒、弃耕等情况的发生”,吴柔婷对外表示,农业生产托管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农户种得好、卖得出。
虽然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为大规模农业生产提供了便捷,但是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水稻种植通常会遇到各种天灾、鸟害、鼠害、病虫害等风险,以及价格波动等因素给农户和托管机构都带来了风险。而农业保险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出路,更为农业生产扮演了“护航员”的角色。
为此,2022年5月,联合社在阳江首创引入水稻收入险,进一步增强农户抵御水稻种植自然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也保证了农户的收益。“保险保证了农户种植收入不低于1000元/亩,而超过这一保底收入的所有收入均归农户所有,联合社只收取一次托管费用。”吴柔婷介绍。
为阳江的农业产业化种植和农户提供水稻收入险的,正是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据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介绍,为提供农业生产托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保障,平安产险积极创新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保障农业种植收入因价格、产量波动而导致的损失。当粮食作物收入低于预期约定收入时,损失的部分将由保险公司赔付。
实际上,水稻收入保险与普通的水稻补贴保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普通的水稻补贴保险是按照水稻的生长周期损失进行理赔。比如水稻移栽成活后,如果在分蘖期受损,就算全部损失了,水稻补贴保险是按照保险金额50%进行赔付,不足以弥补农户的成本支出。而水稻收入保险保的是每亩最低收入,可以按照保险金额的100%进行赔付,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户收益。
此外,平安还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全流程农业保险服务。以水稻收入险承保为例,传统农险需手工填写大量资料,手续繁杂、服务方式单一。平安产险率先建立了全流程的农业保险线上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承保理赔服务。
农险承保时,平安产险业务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操作,数分钟即可完成线上投保,基于OCR识别、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可简化信息录入等流程,证件上传和票据的识别时间仅0.4秒,准确率达到98%以上。较传统的人工核保方式可节约80%的时间成本、50%的人力成本。
对此,吴柔婷说,保险公司的兜底极大提高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农户们轻松当上了“放心掌柜”。购买水稻收入保险后,我们为农户提供生产托管服务就有了保障,农户们更愿意把田地给我们托管,甚至原来因为劳动力不足无法耕作的田地也都种上了粮食,丢荒的田地越来越少,推动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变。平安的水稻收入保险为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落地阳江 保护“一棵古树”助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平安产险不仅在阳江开创性地推出了水稻收入险,为当地农业种植保驾护航,还为当地数千棵古树提供保护救治保险保障支持。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就是平安产险在当地探索绿色保险创新之一。
在广东,榕树不仅是特殊的生态树种,也是广东当地居民文化精神的象征。“当村里的小朋友生病,家长会在榕树上挂红绸祈福平安。”在阳江市那龙镇历屯村就有2棵树龄超百年的榕树,这两棵榕树不仅见证了历屯村的发展历史,也承担着村民的感情寄托。据阳江市古树名册显示,像这样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有2512棵。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大规模伐木以及管理养护不到位,一些散落在阳江各地的古树处于濒危、损毁状态。为此,平安产险推出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为阳江市那龙镇历屯村委会2棵超百年的榕树提供10万元的风险保障,为古木受灾受损后的修复提供了必要的施救保护资金。而这也是平安产险首次在阳江市落地的商业性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
古树名木是人类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是城乡“活的文物”,也是城乡发展的历史见证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古树名木的存在对研究当地历史变迁、植物学、气象学、生态平衡、植物分布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判定为衰弱状态的15.77万株,濒危2.63万株。
保护古树名木,已经刻不容缓。但目前古树名木的修复与救治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如何守护、谁来守护这些“活文物”成为一道难题。
据阳江市林业局有关人员介绍:“近年来,林业局对阳江市48个镇街古树名木进行调查补充,全市所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进行重新挂牌,签订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落实责任,定期开展古树名木巡查,采取树池保护、挂牌、安装监控等措施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今年9月,在阳江市林业局、阳江银保监分局的指导下,平安产险依托保险保障优势,创新推出古树名木保护救助保险,为阳江市那龙镇历屯村2棵树龄超百年的榕树提供保险保障。平安产险阳江中支为此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多次实地对那龙镇历屯村委会2棵超百年的榕树进行深入调研,最终制定对应的保险方案,为每株古树提供5万的保险金额,作为百年古树的施救保护资金。平安产险阳江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王晨介绍,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旨在通过借助“金融+保险“力量,建立起对古树的长效保障,是森林保险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有效整合,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创新尝试。
截至目前,平安产险已为安徽、山西、广东、江苏等地2272棵超百年的古树名木提供专项救治修复保障金额,总保额达7577万元,助力当地城市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
细究平安发展步伐可以看出,平安通过绿色保险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22年前三季度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05亿元人民币;旗下保险业务累计理赔案件超55860万件,理赔金额达15068亿元人民币。
而近年来,中国平安更是积极推动绿色保险创新发展,在加强环境等风险管理、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技术新成果应用、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资料显示,在产品研发上,平安产险创新推出巨灾保险、环境责任保险、森林碳汇指数保险、古树名木保护救治险、草原生态险等产品,覆盖绿色生态、绿色产业及绿色生活三大领域,为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其中,开发农业绿色保险产品近2000个,包括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农产品“保险+期货”等开发创新型农险产品近200个。
在科技服务上,平安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打造了“科技+服务+保险”模式,提供前期预警、中期定损、后期快赔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切实提升绿色保险服务质效,守护绿色产业发展。在环境治理领域,联合科研院所设立自然灾害实验室,助力防灾减灾;依托卫星遥感技术,推出森林碳汇指数保险,促进森林资源培育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人民币,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约1842亿元人民币。
对此,中国平安表示,未来,中国平安将时刻铭记反馈社会、报效国家的使命,坚持以“金融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来源:平安产险浙江分公司